不能忘卻的紀念(總部BIM中心張露)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23 閱讀次數:
不能忘卻的紀念
文/張露
前段時間趁周末的時候回老家,順便看望奶奶,奶奶略感小恙,但是精神還好,臨走的時候,非要讓我?guī)纤约簳竦囊痍悾f年輕人總熬夜,喝了能去肝火。看著80多歲的奶奶佝僂的身影拄著拐杖,拎著一袋茵陳站在大門口,風吹過早春的楊樹嘩嘩作響,奶奶花白的頭發(fā)在婆娑的疏影里泛著銀光,70年的歲月,就這樣變得鮮活。
在這之前,公司70周年慶典對我來說只是多了一項工作,因為我被臨時調往公司榮譽室擔任解說,需要記住榮譽室展示的各種內容。然而,在這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我們?yōu)槭裁匆o念,紀念不只是為了銘記,或許更是一種傳承。
4座魯班獎,凝聚了天工人的匠心;質量安全標準化,展現了集團公司的高標準管理;科技創(chuàng)新,為公司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(fā)展提供內生動力。每次讀到這些,我都覺得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自豪而又敬畏,因為我知道這是領導和同事們用智慧和心血寫下的華章。
2018年,在西峽縣人民醫(yī)院搬遷綜合病房樓項目創(chuàng)立魯班獎的時候,因為涉及到BIM工作,我有幸參與,看著質量、安全、生產等各個部門的領導們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地策劃、協調、溝通、處理;土建、機電、裝飾等各專業(yè)的同事們對每一道工序的操作精準實施,對每一個部位的質量嚴格把控;炎炎夏日,在西峽秀美群山的簇擁中,有這樣一群人,用汗水和智慧鑄就這樣一座建筑,誰說我們只是一身汗兩腿泥的泥瓦匠呢?
近年來,我們堅持多元化發(fā)展,不斷完善產業(yè)鏈條,依托公司施工主業(yè)優(yōu)勢,積極與地方國有資本進行混改,成了工程建設公司、唐河天工、桐柏天工等五家建筑企業(yè),我們落實了一批PPP、EPC項目,打造了天工地產、天工物業(yè),成立了豫西南規(guī)模最大的施工機械和周轉材料租賃公司,積極搭建了集團全資勞務公司,成立了天工醫(yī)院;在公司各級領導班子的正確決策和開拓創(chuàng)新的帶領下,一座行穩(wěn)致遠的航母巨艦已經在緩緩啟航。
公司的發(fā)展成果是讓人振奮和自豪的;而每次讀到公司70年發(fā)展史,尤其是公司初代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自力更生,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時候,我不禁覺得振聾發(fā)聵,肅然起敬;心想,這就是我們的前輩們成就事業(yè)的精神,在那個沒有現代施工機械的年代里,他們是從泥里水里一路走來,才掙得的這一番事業(yè),有了這樣一個平臺,才有了我們展示專業(yè),成就夢想的機遇。
我還記得,剛畢業(yè)去項目上的時候,有一天下小雪,去現場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準備回辦公室的時候,腳凍得像貓咬,看著滴水成冰,機械轟鳴,工人師傅們的帽子上掛著霜花,自己也不再是大學里意氣風發(fā)的天之驕子,而是頭發(fā)油膩滿身灰塵,頂著安全帽的小張,頓時心里覺得很委屈,給媽媽打電話,媽媽心疼極了。
可是我們的前輩們,不管三伏還是凜冬,用他們繪就藍圖的雙手,肩挑人抬,用鐵鍬,用土夯,用最原始的工具建設了那個年代一座座流傳至今的標志性建筑,這些建筑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廣廈,也是凝固的詩,立體的畫,是讓人駐足欣賞的藝術。前輩們用雙手托起了公司這艘航船,當這艘航船歷經歲月的長河變成巨艦,向我們駛來的時候,登上巨艦的我們要以一種什么樣的態(tài)度去奮斗,去協作,才能同舟共濟,接續(xù)輝煌呢?
我不禁想,或許對年紀尚輕的我們來說,這就是傳承吧。我們需要紀念,但也不只是紀念,我們還要銘記,要思考,要擔當。我們需要奮斗,但也不僅是奮斗,我們還要協作,要創(chuàng)新,要開拓。唯有務實奮斗,唯有開拓創(chuàng)新,才能接續(xù)它的輝煌。
所以,年輕的朋友們,努力奮斗吧!我們的事業(yè),是建造可歷百年的藝術,是鑄就歷久彌堅的榮光,在這浮躁而又繁雜的時代里,砥礪奮進,默默奉獻,到了暮年,走在這座城市里,告訴自己的晚輩,在這個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里我曾經奉獻青春,在這些高樓的建造里我曾經灑落汗水,這才是無悔的一生。
(作者:張露 工作于天工集團質量技術部BIM中心)